2020/12/03

【聯合報】極端氣候乾旱 金門引進「水源寶育樹盆」樹苗存活率達7成

聯合報 │ 記者蔡家蓁/金門即時報導

林務所今年5月於歐厝、嚨口兩處造林地,測試水寶盆在金門海岸造林的適性,經過同仁半年的觀察,目前試驗的300株幼苗,初估存活率達7成以上,且林木在目前缺水期仍能維持基本的成長,證實水寶盆於金門使用,確實有助於提升苗木存活率。

為因應極端氣候造成的乾旱,金門縣林務所學習使用造林利器「水寶盆」,解決造林地長期供水問題,不僅節約用水量,更解省人力成本。圖/縣府提供

▲ 為因應極端氣候造成的乾旱,金門縣林務所學習使用造林利器「水寶盆」,解決造林地長期供水問題,不僅節約用水量,更解省人力成本。

 

為延續並拓展造林成果,林務所鐘立偉所長日前邀請水寶盆研發團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及仁舟社會企業總經理王文蘭等人,蒞金分享水寶盆在台灣海岸造林經驗與操作模式,這次首次踏足離島,在考察金門各主要造林地後,分享台灣海岸林營造時以竹子做為防風編柵的方法,並強調依風向及遮蔭程度配置適宜樹種的必要性,另與林務所同仁實際操練,支架架設、捆繩、水寶盆架設程序,並於園區內種下豆梨、桃花心木及烏桕等樹種,期許一同為地球降溫努力。

 

林務所造林課代理課長李振綱表示,海岸林的逆境有很多,包括烈日、鹹風、乾旱、與地區漲九降海水倒灌等,一棵樹要長大其實並不容易。藉由水寶盆,苗木可免於陽光直射、降低土壤水分蒸散速度、同時也減緩強風直襲及堆沙問題,讓樹苗有穩定的水源,提供適合的生存環境,提高樹苗的存活率及成長速度,使成林的速度加快;而水寶盆以環保紙漿製成,約在一年內可自然分解。

金門縣林務所同仁日前實際操練,支架架設、捆繩、水寶盆架設程序,並於園區內種下豆梨、桃花心木及烏桕等樹種,期許一同為地球降溫努力。圖/縣府提供

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協助,讓金門成為基金會第一個合作造林的離島,讓離島延續多年的造林模式及方法,能在目前的氣候異常的當下能有突破的機會。

 

《水源寶育樹盆》詳細產品介紹

《水源寶育樹盆》是仁舟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研發設計,為獲得多項專利的創新產品。外觀設計有如象徵聚財與生生不息的元寶,藉由以盆聚水、以繩滴灌的設計,提高植樹存活率,呵護樹苗可長達一年。以回收再生紙漿與天然可分解材料融合製作的樹盆,兼具蓄水力與防護力,可完全生物分解於土壤中,只為環境留綠意、不留負擔。